<bdo id="8odcn"><address id="8odcn"></address></bdo>

      1. <track id="8odcn"><source id="8odcn"><tr id="8odcn"></tr></source></track>

          1. <bdo id="8odcn"><delect id="8odcn"><i id="8odcn"></i></delect></bdo>
              <bdo id="8odcn"><u id="8odcn"></u></bdo>




            1. 行業資訊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資訊 >   
              農業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6-09-14 10:20:00 瀏覽次數: 作者:

              索 引 號:
                07B050307201600230  信息所屬單位: 市場與經濟信息司
               信息名稱: 農業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文    號: 農市發[2016]5號    
               生成日期: 2016年08月29日  公開日期: 2016年08月30日
               內容概述: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確保“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有力引領和驅動農業現代化,農業部研究編制了《“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本規劃已經農業部常務會議審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農業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農機、畜牧獸醫、農墾、農產品加工、漁業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農業部有關司局、直屬事業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確保“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有力引領和驅動農業現代化,農業部研究編制了《“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本規劃已經農業部常務會議審議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農業部

                2016年8月29日

              “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

                    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十三五”時期,大力發展農業農村信息化,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培育互聯網農業,建立健全智能化、網絡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管理服務能力;《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也將對全面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作出總體部署。為貫徹落實以上綱要和規劃,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確保“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有力引領和驅動農業現代化,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子規劃,是“十三五”時期指導農業各行業、各領域和各地方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的依據。
                一、發展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農業部編制了第一個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五年規劃,成立了農業部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全面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推動信息技術向農業農村滲透融合,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為“十三五”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生產信息化邁出堅實步伐。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的在線監測、精準作業、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應用。在大田種植上,遙感監測、病蟲害遠程診斷、水稻智能催芽、農機精準作業等開始大面積應用。在設施農業上,溫室環境自動監測與控制、水肥藥智能管理等加快推廣應用。在畜禽養殖上,精準飼喂、發情監測、自動擠奶等在規模養殖場實現廣泛應用。在水產養殖上,水體監控、餌料自動投喂等快速集成應用。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智能農業項目和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深入實施,在全國范圍內總結推廣了42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軟硬件產品、技術和模式。
                經營信息化快速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在東中西部競相迸發,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農產品電子商務進入高速增長階段,2015年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1500億元,比2013年增長2倍以上,網上銷售農產品的生產者大幅增加,交易種類尤其是鮮活農產品品種日益豐富。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及民宿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和模式不斷涌現。農產品網上期貨交易穩步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交易、數據交換、電子監控等逐步推廣。國有農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信息化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管理信息化深入推進。金農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并通過驗收,建成國家農業數據中心、國家農業科技數據分中心及32個省級農業數據中心,開通運行33個行業應用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延伸到所有省份及部分地市縣,信息系統已覆蓋農業行業統計監測、監管評估、信息管理、預警防控、指揮調度、行政執法、行政辦公等七類重要業務。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信息系統與數據庫建設穩步推進。農業部行政審批事項基本實現網上辦理,信息化對種子、農藥、獸藥等農資市場監管能力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快速推進。建成中國漁政管理指揮系統和海洋漁船安全通信保障系統,有效促進了漁船管理流程的規范化和“船、港、人”管理的精準化。農業各行業信息采集、分析、發布、服務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創立中國農業展望制度,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市場監測預警的及時性、準確性明顯提高。農業大數據發展應用開始起步。
                服務信息化全面提升。“三農”信息服務的組織體系和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形成政府統籌、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市場化推進格局。農業部網站及時準確發布政策法規、行業動態、農業科教、市場價格、農資監管、質量安全等信息,日均點擊量860萬人次,成為服務農民最有權威性、最受歡迎的農業綜合門戶網站,覆蓋部、省、地、縣四級的農業門戶網站群基本建成。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中央平臺投入運行,形成部省協同服務網絡,服務范圍覆蓋到全國,年均受理咨詢電話逾2000萬人次。啟動實施信息進村入戶試點,試點范圍覆蓋到26個省份的116個縣,建成運營益農信息社7940個,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開始進到村、落到戶?;诨ヂ摼W、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應運而生,服務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展。
                基礎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4兆比特每秒(Mbps),農村網民規模增加到1.95億,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提升到32.3%。農業信息化科研體系初步形成,農業信息技術學科群建設穩步推進,建成2個農業部農業信息技術綜合性重點實驗室、2個專業性重點實驗室、2個企業重點實驗室和2個科學觀測實驗站,大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IT企業相繼建立了涉農信息技術研發機構,研發推出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產品,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先后兩批認定了106個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格局初步建立,農業互聯網企業不斷涌現。農業監測預警團隊和信息員隊伍初具規模。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開始起步,啟動了一批國家和行業標準制訂項目。農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取得新進展,框架構建基本完成,主要指標通過測試。
                (二)機遇與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化成為驅動現代化建設的先導力量,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同時,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應對挑戰的任務相當艱巨。
                    從信息化發展趨勢看,信息社會的到來,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營造了強大勢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等作出部署,并把農業農村擺在突出重要位置,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網絡經濟空間不斷拓展,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加快普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信息消費快速增長,信息經濟潛力巨大,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并加速與農業農村滲透融合,農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不斷加快,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從農業現代化建設需求看,加快破解發展難題,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內生動力。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農業發展方式亟待轉變,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信息資源新的生產要素的作用。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巨,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精準對接產銷、提升供給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核心生產力的作用。農業小規模經營長期存在,規模效益亟待提高,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探索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規?;纷?,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集聚放大單個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規模效益的作用。農產品價格提升空間有限,轉移就業增收空間收窄,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迫切需要運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農業農村新經濟,充分發揮“互聯網+”開辟農民增收新途徑的作用。
                同時,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正處在起步階段,基礎相當薄弱,發展相對滯后,總體水平不高。思想認識亟待提升。客觀上,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階段,信息化對農業現代化的作用尚未充分顯現。各級農業部門對發展農業農村信息化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有待深化,關心支持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進一步形成。基礎條件建設亟待加強。農業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的手段和方式落后,農業物聯網產品和設備還未實現規模量產,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分等分級、包裝倉儲、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農業信息技術標準和信息服務體系尚不健全。重要信息系統安全面臨嚴峻挑戰。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互聯網普及率尤其是接入能力還較低。科技創新亟待突破。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農業物聯網生命體感知、智能控制、動植物生長模型和農業大數據分析挖掘等核心技術尚未攻克,技術和系統集成度低、整體效能差。農業信息化學科群和科研團隊規模偏小,領軍人才和專業人才匱乏。農業信息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比例低。體制機制亟待創新。管理職能和機構隊伍建設沒有跟上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投融資機制尚不健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尚未破題,市場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亟需探索完善。市場服務和監管制度、軟硬件產品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把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以建設智慧農業為目標,著力加強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農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能力,著力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全面提高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讓廣大農民群眾在分享信息化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為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三農”。緊緊圍繞農民群眾期待和需求,瞄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制約,把現代信息技術貫穿于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繁榮農村經濟和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加快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堅持統籌推進。遵循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律,增強工作推進的系統性整體性,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各級農業部門,統籌農業各行業各領域,統籌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統籌發展與安全,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上下聯動、各方協同,因地制宜、先易后難,確保農業農村信息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創新應用。創新引領,把信息技術創新擺在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核心位置,協同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應用為要,把農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能致富作為衡量標準,大膽探索創新應用機制和模式,務求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取得實效。
                堅持共建共享。以共享促共建,先內部后外部,推動建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工作協作協同、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格局。增強互聯網思維,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農民主人,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積極性,推動建立多方共贏的可持續商業化運行機制。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成為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先導力量。
                ——生產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核心技術、智能裝備研發與集成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大田種植、設施園藝栽培、畜禽水產養殖、農機作業、動植物疫病防控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適宜農業、方便農民的低成本、輕簡化、“傻瓜”式信息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
                ——經營網絡化水平大幅提升。運用互聯網開展經營的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大幅上升。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推動農業市場化、倒逼標準化、促進規?;?、提升品牌化的作用顯著增強,帶動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電子商務加快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應用取得新進展。農產品網上零售額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
                ——管理數據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初步建成,國家農業數據中心完成云化升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農業行政審批、農產品種養殖監管和農資市場監管、土地確權和流轉管理、漁政管理等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成運行。
                ——服務在線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加快普及,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及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基本覆蓋全國所有行政村,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大幅提升,農業新媒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推動鄉村及偏遠地區寬帶提升工程實施,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2%。

              “十三五”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速

              屬性

              1.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

              10.20

              17

              10.8

              預期性

              2.農產品網上零售額占農業總產值比重

              1.47

              8

              40.3

              預期性

              3.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

              1.35

              80

              126.2

              預期性

              4.農村互聯網普及率

              32.30

              >51.6

              >9.8

              預期性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融合應用
                生產信息化是農業農村信息化的短板,亟需加快補齊。加快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種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生產過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應用,構建信息技術裝備配置標準化體系,提升農業生產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1.突破大田種植業信息技術規模應用瓶頸
                充分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在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大宗糧食和特色經濟作物規?;a區域,構建“天-地-人-機”一體化的大田物聯網測控體系,加快發展精準農業。大力推廣水稻智能催芽、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航空施藥和大型植保機械等智能化技術和裝備。加強遙感技術在監測土壤墑情、苗情長勢、自然災害、病蟲害、輪作休耕和主要農產品產量等方面的應用。加快基于北斗系統的深松監測、自動測產、遠程調度等作業的大中型農機物聯網技術推廣。加快建立以農作物品種DNA身份鑒定制度、標簽標示信息代碼制度和種子委托生產代銷備案制度為基礎的種子生產、經營、流通可追溯體系,全面提升種業數據采集、分析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2.推進設施農業信息技術深化應用
                在設施農業領域大力推廣溫室環境監測、智能控制技術和裝備,重點加快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的普及應用。加強分品種溫室作物生長知識模型、閾值數據和知識庫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不斷優化作物的最佳生產控制方案。加強果蔬產品分級分選智能裝備、花果菜采收機器人、嫁接機器人的研發示范,應用推廣智能化的植物工廠種植模式。
                3.強化畜禽養殖業信息技術集成應用
                以豬、牛、雞等主要畜禽品種的規?;B殖場站為重點,加強養殖環境監控、畜禽體征監測、精準飼喂、廢棄物自動處理、智能養殖機器人、網絡聯合選育系統、智能擠奶撿蛋裝置、糞便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等信息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加強二維碼、射頻識別等技術應用,構建畜禽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管控系統。加強動物疫病監測預警,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
                4.推動漁業信息技術廣泛應用
                加快漁業物聯網示范應用,在水產養殖重點區域推廣應用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水產類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制、網箱升降控制等信息技術和裝備,加強陸基工廠、網箱、工程化池塘養殖的信息技術應用,開展深遠海養殖平臺的研發與應用,努力實現水產養殖裝備工程化、技術精準化、生產集約化和管理智能化。大力推廣北斗導航技術在漁船監測調度和遠洋捕撈中的應用,為海洋漁船配備衛星通信、定位、導航、防碰撞等漁船用終端,升級改造漁業通信基站,完善全國海洋漁船漁港動態監控管理系統,升級改造中國漁政管理指揮信息平臺,提高漁業生產信息服務水平,保障漁業生產安全。
                5.引導農產品加工業信息技術普及應用
                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管理信息系統,探索建立糧食烘干、果蔬貯藏、采后商品化處理等初加工設施大數據平臺,加強農產品產地貯藏、加工情況監測。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推進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智能制造,加強揀選、加工、包裝、碼垛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研發應用,推廣普及智能報警的安全生產風險控制系統,利用大數據實現精準生產、精準營銷,加快建立涵蓋原料采購、生產加工、包裝倉儲、流通配送全過程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二)促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
                加快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創新流通方式,打造新業態,培育新經濟,重構農業農村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統籌推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注重提高農村消費水平與增加農民收入相結合,建立農產品、農村手工制品上行和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下行雙向流通格局,擴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應用范圍。積極配合商務、扶貧等部門,加強政企合作,大力推進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重點扶持貧困地區利用電子商務開展特色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開展農業生產資料精準服務。創新休閑農業網上營銷和交易模式,推動休閑農業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加強農業展會在線展示、交易。
                2.破解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瓶頸
                加強產地預冷、集貨、分揀、分級、質檢、包裝、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產品電子商務基礎支撐。以鮮活農產品為重點,加快建設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標準體系。完善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和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提升信息化監管能力和水平。加強電子商務領域信息統計監測,推動建立企業與監管部門數據共享機制和標準。開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農業試點示范,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
                3.大力培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鼓勵建立電商大學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機構,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應用能力。發揮農業部門的牽線搭橋作用,組織開展電商產銷對接活動,推動農產品上網銷售。鼓勵綜合型電商企業拓展農業農村業務,扶持垂直型電商、縣域電商等多種形式電商的發展壯大,支持電商企業開展農產品電商出口交易,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大力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化交易和結算,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等。
                (三)推動農業政務信息化提檔升級
                政務信息化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抓手。加強農業政務信息化建設,深化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全面提高科學決策、市場監管、政務服務水平。
                1.大力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
                完善政務信息資源標準體系,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全面、高效和集約采集,推動業務資源、互聯網資源、空間地理信息、遙感影像數據等有效整合與共享,形成農業政務信息資源“一張圖”。制定農業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和數據共享開放目錄,建設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服務平臺。推進部省農業數據中心云化升級,提高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應用支撐平臺等利用效率。推動形成跨部門、跨區域農業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共用格局,有序推動數據資源社會開放,逐步實現農業農村歷史資料數據化、數據采集自動化、數據使用智能化、數據共享便捷化。
                2.加快推動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
                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完善村、縣相關數據采集、傳輸、共享基礎設施,建立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運算、應用、服務體系,統籌國內國際農業數據資源,強化農業資源要素數據的集聚利用。加快完善農業數據監測、分析、發布、服務制度,建立健全農業數據標準體系,提升農業數據信息支撐宏觀管理、引導市場、指導生產的能力。推進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涉農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加強數據資源挖掘應用。
                3.強化農業政務重要信息系統深化應用
                建設智能化、可視化政務綜合管理(應急指揮)大廳,升級完善全國農業視頻會議系統,滿足政務綜合管理、日常監管、應急處置和決策指揮需要。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在確保保密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研發運行移動辦公系統,深化農業行業統計監測、監管評估、信息管理、預警防控、指揮調度、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重要電子政務業務系統建設,提高農業行政管理效能。建設高效、集約、統一的農業門戶網站與新媒體平臺、“三農”輿情監測和“三農”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提升對外宣傳、輿論引導和政務服務能力。構建農業電子政務一體化運維管理體系,實現運維管理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確保安全穩定運行、持續可靠服務。
                4.加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加快構建農業系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通報機制,推動信息系統和網絡接口整合。加強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定級、測評和整改,強化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安全保護。實行數據資源分類分級管理,提高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實現數據資源安全、高效和可信應用。強化網絡信息安全設備和安全產品配備,完善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邊界防護及信息流轉控制等安全防護手段,建設信任服務、安全管理和運行監管等系統,科學布局災備中心。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確保網絡環境安全和網絡秩序良好,堅決防止重大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
                (四)推進農業農村信息服務便捷普及
                加快建立新型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集聚各類信息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機制和方式,大力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信息服務,提升農村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信息服務普及。
                1.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堅持把信息進村入戶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基礎性工程來抓,將其打造成“互聯網+”在農村落地的示范工程。加快益農信息社“整省推進”建設速度。構建信息進村入戶組織體系,不斷完善部管理協調、省統籌資源、縣運營維護、村戶為服務主體的推進機制。強化制度規范建設,研究制定管理辦法和標準體系,探索將信息進村入戶工作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績效考核。建立政府補貼制度,研究出臺政府購買服務政策,積極引導電信運營商、電商、IT企業、金融機構等共同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健全市場化運營機制,推動組建信息進村入戶全國和省級運營實體。突出公益性服務,協同推進經營性服務,不斷完善以12316為核心的公益服務體系,豐富便民服務內容,推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提升體驗服務效果。上線運行信息進村入戶全國平臺和家庭版、村社版等移動終端應用系統,支持各?。▍^、市)建設區域性數據平臺。圍繞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強化益農信息社的數據采集功能。加大涉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力度,協調推動村務公開、社會治理、醫療保險、文化教育、金融服務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和應用。
                2.加強農民信息化應用能力建設
                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服務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部門工作人員開展農業物聯網、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提升技術水平、經營能力和信息素養。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信息化建設,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在線教育培訓、生產經營支持、在線管理考核等服務。加快提升農業技能開發工作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各級農業部門現有培訓項目、資源和體系,動員企業、行業協會等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組織農民手機使用技能競賽,推介適合農民應用的APP軟件和移動終端,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支持生產、提升技能、學習交流的平臺和工具。加強農技推廣服務信息化,開展農技人員專業化培訓,實現科研專家、農技人員、農民的互聯互通,提升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為農民提供精準、實時的指導服務。
                3.促進農業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信息化建設,支持科研機構、行業協會、IT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發展生產性服務,并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農業生產經營全程托管、農業植保、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機作業、農業農村綜合服務、農業氣象“私人定制”等服務,推動分享經濟發展。鼓勵農民基于互聯網開展創業創新,參與代理服務、物流配送等產業基礎環節服務。利用“互聯網+”創新農業金融、保險產品,增強信貸、保險支農服務能力。推進農業數據開發利用、農產品線上營銷等信息服務業態發展,拓展農業信息服務領域。加強農業博物館現有實體陳列和館藏農業文物數字化展示。
                (五)夯實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支撐基礎
                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創新與應用基地建設力度,大力培育農業信息化企業,支撐農業農村信息化跨越發展。
                1.加強農業信息技術研發創新
                完善農業農村信息化科研創新體系,壯大農業信息技術學科群建設,科學布局一批重點實驗室,加快培育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儲備。提升農業農村信息化關鍵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加快研發性能穩定、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維護方便的適用信息技術產品,逐步實現重點領域的自主、安全、可控。推動農業信息技術創新聯盟建設,搭建農業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提高農業信息化科研基礎設施、科研數據、科研人才等資源的共享水平,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跨學科協同創新。加快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強化物聯網、大數據、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深入推進農業信息技術應用奠定基礎。
                2.培育壯大農業信息化產業
                構建以涉農IT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為主體,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紐帶,面向廣大農民的農業信息化產業聯盟,推動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經營有效對接。積極探索農業農村信息化應用新機制、新模式,引導大型傳感器制造商、物聯網服務運營商、信息服務商等進入農業農村信息化領域,培育和壯大農業信息化產業。推動建立農業軟件與農業電子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加強農業信息化軟硬件產品市場監管,提供產品性能檢測服務。加大試點示范力度,強化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和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布適宜推廣的農業信息技術和產品目錄,引導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創新。
                3.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裝備建設,不斷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畜禽水產工廠化養殖、農產品加工貯運、農機裝備等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北斗系統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推動智慧城市農業領域的試點示范,加強智慧農業生產、農產品冷鏈物流與電子商務、休閑農業等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都市現代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推動“寬帶中國”戰略在農村深入實施,對未通寬帶行政村進行光纖覆蓋,對已通寬帶但接入能力低于12兆比特每秒的行政村進行光纖升級改造,邊遠地區、林牧區、海島等區域根據條件采用移動蜂窩、衛星通信等多種方式實現覆蓋,盡快落實農村地區網絡降費政策,探索面向貧困戶的網絡資費優惠。
                四、重點工程
                圍繞智慧農業建設,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支撐農業農村信息化主要任務順利完成,實施以下重點工程。
                (一)農業裝備智能化工程
                研發和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傳感器、采集器、控制器,推動傳統設施裝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大田種植、品種區域試驗與種子生產、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設施和裝備的智能化水平。深耕深松、播種、施肥施藥等作業機具配備傳感器、采集器、控制器,聯合收割機配備工況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和定位系統,大型拖拉機等牽引機具配備自動駕駛系統。水肥一體機、濕簾、風機、卷簾機、遮陽網、加熱裝置等配備自動化控制裝備。設施化畜禽養殖的通風、除濕、飼喂、撿蛋、擠奶等裝備配備識別、計量、統計、分析及智能控制裝備。水產養殖增氧機、爆氣裝置、液氧發生器、投餌機、循環水處理裝備、水泵、網箱設備等配備自動化控制裝置。
                (二)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
                選擇基礎較好、行業和區域帶動性強、物聯網需求迫切的地區,以企業為主體,鼓勵產學研聯合,以“全要素、全過程、全系統”理論為指導,中試和熟化一批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智能裝備和解決方案,推廣一批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提高農業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示范,構建理論體系、技術體系、應用體系、標準體系。“十三五”期間,選取農產品主產區、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大型基地,建成10個試驗示范省,100個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區,建設1000個試驗示范基地。
                (三)農業電子商務示范工程
                以省為單位,以企業為主體,重點開展鮮活農產品社區直配、放心農業生產資料下鄉、休閑農業上網營銷等電子商務試點,加強分級包裝、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社區配送等設施設備建設,建立健全質量標準、統計監測、檢驗檢測、誠信征信等體系,完善市場信息、品牌營銷、技術支撐等配套服務,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電子商務模式。在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認定中強化農業電子商務示范。開展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重大培訓工程中安排農業電子商務培訓內容,與電商企業共同推進建立農村電商大學等公益性培訓機構,組織廣大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開展平臺應用、網上經營策略等培訓。開展農產品電商對接行動,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經銷商、國有農場和農業企業對接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電子商務,促進“三品一標”“一村一品”“名特優新”等農產品上網銷售。
                (四)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建設工程
                加快建設全球主要農業國農業數據采集、分析和發布系統,實現對40個重點國家重點品種數據信息的監測、挖掘和利用,加強海外農業數據中心建設,推動國家農業數據中心云化升級。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多渠道開展全球農業遙感、氣象、統計、貿易等數據采集,實現監測渠道共建、數據集中共享,穩步建設全球農業資源基礎數據庫、同城數據級災備中心和應用級災備中心,初步建成全球農業調查分析基礎支撐平臺。加強全球農業數據分析研究應用,完善農業數據分析預警指標體系,研發全球農業數據分析預警模型系統。改造提升中國農業信息網,以品種為主線,打造為農業生產和市場服務的國家農業信息集中發布平臺。完善農業對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定期發布重點國家、重點產業、重點品種的信息產品,并提供信息服務,為“一帶一路”戰略和農業走出去戰略加快實施提供支撐。
                (五)農業政務信息化深化工程
                加強農業部門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農業數據共享開放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優勢區生產監測、農業生產調度、農機作業調度、農機安全監理、重大農作物病蟲害和植物疫情防控、農藥監管、種子監管、種質資源監測、耕地質量調查監測、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防疫檢疫、獸藥監管、遠程診療、漁政執法監管和資源監測、漁政指揮調度、農產品市場價格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資打假執法監管、農產品加工業運行監測、農業面源污染監管、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農民承擔勞務及費用監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動態監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直報、農業信用體系建設、網上審批等業務系統建設和共享。加快推進農業行政審批信息等資源共享。建設農業門戶網站群和網站智能監測與績效管理系統、農業網絡音視頻資源管理系統、新媒體移動門戶。建設農業應急管理綜合指揮大廳,升級完善全國農業視頻會議系統。構建全國統一的農業執法信息平臺。構建統一的農業電子政務綜合運維管理平臺。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完善網絡安全設備、防護系統與防護策略,開展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定級、備案、測評、整改工作。
                (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
                通過競爭性申報,每年選擇10個左右的省份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到2020年建成益農信息社48萬個以上,服務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縣、國有農場和行政村。建設益農信息社,配備12316電話、顯示屏、信息服務終端等設備,選聘村級信息員,接入寬帶網絡,提供免費無線上網環境,實現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寬帶、有網頁、有持續運營能力。建設信息進村入戶全國平臺,開放平臺功能,完善農產品生產信息服務、農業生產資料信息服務、消費信息服務、市場信息服務、“三農”政策服務、農村生活服務等系統和手機APP,推進服務手段向移動終端延伸,服務方式向精準投放轉變。統籌整合農業公益服務和農村社會化服務資源,推動信息進村入戶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和12316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融合,就近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以智能手機和信息化基礎理論、示范應用、典型案例為主要內容,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組織技能競賽,提高農民利用智能終端學習、生產、經營、購物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
                (七)農業信息化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聯合相關部委,增建農業信息化學科,加大力度建設和完善農業部農業信息技術學科群,穩定支持已有學科群建設布局,新增農業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信息化標準、農業信息軟硬件產品質量檢測、農業光譜檢測技術、農作物系統分析與決策、農產品信息溯源技術、牧業信息技術、漁業信息技術等10個專業性重點實驗室,在西北、東北、黃淮海、華南、西南、熱作等地區新增6個區域性重點實驗室,加強野外實驗站建設,各省加強省級農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試驗臺站的建設,不斷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和科技創新環境建設。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加強農業信息化工作。與相關部委聯合,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增列一批農業信息化科技攻關項目,鼓勵各省農業部門和科技部門,加大農業信息化項目研發,突出加強農業傳感器、動植物生長優化調控模型、智能作業裝備、農業機器人等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研究,突破一批農業信息化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制訂一批技術標準規范。積極利用兩院院士增選、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長江學者、杰出青年等國家人才計劃和省部級人才計劃,加大農業信息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力度,不斷提升農業信息化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
                (八)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工程
                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采用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方式,線上農業和線下農業結合,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結合,建立一批示范效應強、帶動效益好,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業信息經濟示范區。全面推進農業物聯網、農業電子商務、農業農村大數據、信息進村入戶和12316公益服務等信息技術和系統的綜合應用與集成示范。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搭建信息服務平臺,強化互聯網運營和支撐體系,著力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努力探索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的制度、機制和模式。推進互聯網特色村鎮建設,構建區域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對接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創業,推動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線下農業的互聯網改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農業部門要強化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力量,切實擔負起牽頭責任,制定工作方案,細化落實措施,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切實保障各項政策措施和工程項目順利實施。農業部各司局、單位要各司其職,協調配合,狠抓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在推進過程中,要把規劃實施與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等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切實發揮信息化的引領和驅動作用,推動形成線上現代農業與線下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二)完善政策體系
                加強政策創設,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現有基本建設和財政預算資金渠道,積極爭取新增投資,加大農業信息化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入農村信息化建設,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強政策措施研究和制定,加大農業物聯網、農業電子商務、信息進村入戶等政策支持力度。構建激勵研發創新的政策措施,鼓勵農業信息化軟件創新、技術突破和產品研發,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各級農業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積極出臺配套政策,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最大限度減少事前準入限制,破除行業壁壘,為農業農村信息化提供良好寬松發展環境。開展農業信息化立法研究,推動建立依法促進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創新體制機制
                加快形成跨界融合、共建共享、眾籌共贏的推進格局。探索“政府主導、市場主體、農民主人”“公投民建、公管民營、先建后補”的可持續發展機制。推動科研體制創新,強化激勵機制,促進關鍵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動建立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產品檢測認證制度。建立專家咨詢機制,扶持建立產業聯盟。
                (四)開展試點示范
                大力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試點示范工作。聚焦重點品種、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和重點方向,優先在現代農業示范區,組織實施一批基礎好、成效高,帶動性推廣性強的示范項目。創新建立“典型示范、輻射引導、熟化推廣、全面發展”的農業農村信息化重大工程示范推廣模式,加大在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質量安全、電子商務和信息綜合服務等方面的試點示范力度,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成熟一批推廣一批,不斷推進農業信息化創新發展。
                (五)強化評價考核
                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強化過程管理,突出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農產品網上零售額占農業總產值比重、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等主要指標,構建農業農村信息化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并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嚴格績效評估和督促檢查。建立農業信息化監測統計制度,完善農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試點測試,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推動各地把農業農村信息化納入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范圍。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網站


              上一篇:農業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 發展特色產業 促進貧困地區精準脫貧
              下一篇: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靜沙南路18號沙河中心B座1601#    
              電話:028-84504885      E-mail:scsbzdny@163.com,scsxch@163.com    郵編:610066  
              版權所有 © 2016 四川省博智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備16032262號
              技術支持: 頂呱呱
              污影院视频免费91影院,男士网站免费av久,禁看美女自慰扣逼内射,进入日本片黄在线观看免费亚